《球状闪电》作者刘慈欣,讲述了主人公对球状闪电历尽艰辛的研究历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独特、神秘而离奇的世界。
《球状闪电》和《三体》是刘慈欣的两个不同时期的巅峰,前者是他对人生的终极思考,后者是他对宇宙的终极思考,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读者大多把《球状闪电》当作《三体》的前传,然而对刘慈欣来说,可能《三体》才是《球状闪电》的后传。
❀ 传送门:三体
最新更新
尾声注:编辑删去了后半部分大量的细节描写,造成了小说的布局问题,我也深感遗憾,但字数超出了,没办法,不过应该前后均衡着删才对的。以下贴出细节的一部分:
第一批雷球机枪到达后,立即运往港口,装上已等候在那里的被征用的渔船。这些渔船都很小,最大的排水量也不超过100吨。每挺雷球机关枪的超导电池都放进船舱,发射架太长,只能放到甲板上,用篷布或鱼网盖上。所有的渔船上都换上了海军的舵手和轮机员,他们有一百多人,驾驶这50艘渔船。
从港口出来,林云和丁仪前往战区海岸防御指挥中心,许文诚和康明已率领晨光部队在那里集结,在作战室里,一名海军大校在一个大屏幕前向他们介绍敌情。
“......敌舰队的核心,是三艘航空母舰,它们是:卡尔.文森号、斯坦尼斯号和合众国号,这均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下水的最新式核动力航母。战斗群的其余部分组成如下:巡洋舰3艘、驱逐舰14艘、护卫舰12艘,还有3艘补给舰。共有35艘水面舰只。潜艇的情况还不太清楚,估计有10艘左右的攻击潜艇。下面大家看到的是舰队的队形布局示意图。”大屏幕上出现的图形,像是一个由许多长条形棋子组成的复杂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