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芳汀 第七卷 尚马蒂厄案件 · 五

发布时间: 2019-12-03 23:41:16
A+ A- 关灯 听书

棍子卡住车轮

当时,从阿拉斯到滨海蒙特勒伊的驿站,还使用帝国时期的小邮车。这种邮车是双轮马车,车厢里覆盖着浅黄褐色皮革,悬在保险弹簧板上,只有两个位子,一个是给车夫的,另一个是给旅客的。车轮装有保护长毂,能与别的马车保持距离,如今在德国的大路上还能见到。邮箱极大,呈长方形,安在马车后面,与车身连成一体。邮箱漆成黑色,车身漆成黄色。

这种马车,今日已没有类似的了,难以描摹的丑怪,像驼背一样,看到它们从远处经过,在天际的路上爬行,就像所谓的白蚁那类昆虫,细腰拖着大身子。不过,它们行驶速度很快。等巴黎的邮车到达以后,邮车每夜一点从阿拉斯出发,在早晨五点钟不到一点到达滨海蒙特勒伊。

这一夜,邮车从埃斯丹大路开往滨海蒙特勒伊时,进城的当口,在一条街的拐角挂上了一辆白马驾辕的轻便敞篷马车,它从相反方向开来,车上只有一个人,裹着一件大衣。轻便敞篷马车的车轮挨了重重的一击。邮差向这个人喊停车,但他不理,飞快地继续赶路。

“这个人真急得要命!”邮差说。

这样急急忙忙赶路的人,就是我们刚刚目睹心潮澎湃,挣扎不已,无疑值得同情的那个人。

他冲进黑夜,就像冲进深渊。有样东西推动着他,有样东西吸引着他。他身上发生的变化,没有人说得出,大家以后就会理解。进入未知数的幽暗洞穴中,谁一生不是至少有过一次呢?

再说,他根本没有下决心,根本没有做出决定,根本没有确定什么,根本没有做过什么。他内心没有定下任何行动。他好像仍然处于最初状态。

为什么他到阿拉斯去?

他重复着在订下斯科弗莱尔的轻便马车时想过的话:不管结果如何,亲眼看一看,亲自作判断,没有什么不合适的;甚至这样做是谨慎的,必须知道所发生的事;没有察看过和研究过,什么也不能决定;在远处什么事都会小题大做;归根结蒂,见过这个尚马蒂厄,这个混蛋,也许他的良心会放宽些,让这个家伙替自己服苦役;诚然,沙威在那里,还有布勒维、什尼迪厄、柯什帕伊,这几个苦役犯认识他;但他们准定认不出他;啊!什么念头!沙威万万没有想到;所有的推测和设想都集中在这个尚马蒂厄身上,而且推测和设想再固执不过;因此决没有危险。

毫无疑问,这一刻很难熬,但他会走出困境;他毕竟掌握着命运,不管命运多么不祥,还是在他手里;他能主宰。他抓住了这个念头。

其实,说到底,他宁愿不去阿拉斯。

然而他去了。

他一面想,一面挥鞭赶马,那马步子均匀、稳健,一小时能跑两法里半。

随着马车前进,他感到心里有样东西在后退。

拂晓时分他来到旷野;滨海蒙特勒伊城在他身后已很远。他望着天际发白;冬天黎明的萧瑟景物从他眼前掠过,他却视而不见。早晨像晚上一样有幽灵。他看不到,但不知不觉地透过一种几乎是穿透物体的洞察力,树木和山冈的黑影给他激动的心灵增加了说不出的阴郁和悲凉。

每次经过大路旁孤零零的房子时,他就心想:“里面的人都在睡觉。”

马儿的碎跑,辔头的铃声,车轮的辚辚声,柔和而单调。快乐的人觉得迷人,而忧郁的人觉得凄凉。

他到达埃斯丹时,天已大亮。他停在一间旅店门前,让马喘口气,喂它吃燕麦。

这匹马就像斯科弗莱尔所说的那样,是布洛内的小种马,头太大,肚子太大,头颈不够长,但胸部宽阔,臀部宽大,腿部干瘦,蹄子坚实;其貌不扬,但是健壮。这头出色的牲口两小时跑五法里,臀部没有一滴汗珠。

他没有从马车上下来。马厩伙计拿来燕麦,突然俯下身来,察看左轮。

“您继续赶很远的路吗?”这个人说。

他几乎没有摆脱沉思,回答道:

“怎么啦?”

“您从很远的地方来吧?”伙计又问。

“离这儿五法里。”

“啊!”

“您为什么说:啊?”

伙计又俯下身来,半晌沉默不语,目光盯住车轮,然后挺起身来说:

“这只轮子走了五法里是可能的,不过眼下肯定走不了四分之一法里。”

他从马车上跳下来。

“您说什么,我的朋友?”

“我说,您走了五法里没有连人带马滚到大路的沟里,真是奇迹。您还是看看吧。”

车轮当真严重损坏了。小邮车撞裂了两根轮辐,轮毂划出道道痕迹,上面的螺母拴不住了。

“我的朋友,”他对马厩伙计说,“这儿有车匠吗?”

“当然有,先生。”

“劳驾把他找来。”

“他就在旁边。喂!布加亚师傅!”

车匠布加亚师傅出现在门口。他察看了车轮,像外科医生观察一条断腿那样做了个鬼脸。

“您能马上修好这只车轮吗?”

imwpweb.com😢专业的主题和插件生产商

“能,先生。”

“我什么时候能出发?”

“明天。”

“明天!”

“这活儿要干一整天。先生有急事?”

“很急。最多过一个钟头我必须再动身。”

“不可能,先生。”

“要多少钱我都照付。”

“不可能。”

“那么过两个钟头。”

“今天不可能。要重做两根轮辐和一个轮毂。先生不到明天走不了。”

“我要办的事等不到明天。如果不修轮子,换一只呢?”

“怎么换?”

“您是车匠吗?”

“当然是,先生。”

“您没有轮子可以卖给我吗?我就可以马上动身。”

“卖一只替换的轮子?”

“是的。”

“我没有现成的轮子给您的马车。两只轮子要成对。两只轮子不能随便配对。”

“这样的话,卖给我一对轮子吧。”

“先生,并不是所有的轮子和轮毂都配对的。”

“不妨试试。”

“没有用,先生。我只有板车的轮子可卖。我们这里是小地方。”

“您有马车租给我吗?”

车匠师傅头一眼就看出,这是一辆租来的马车。他耸耸肩。

“您租来的车,料理得真好!我有车也不会租给您。”

“那么,卖给我呢?”

“我没有马车。”

“什么?一辆蹩脚的车也没有,您看得出,我是不挑剔的。”

“我们这里是小地方。在那边车棚里,”车匠补充说,“有一辆旧的敞篷四轮马车,是城里一位有钱人的,他让我保管,从来也不使用。我可以租给您,这对我有什么关系呢?不过不要让他看见马车驶过;还有,这是一辆四轮车,需要两匹马。”

“我就套驿站的马。”

“先生要到哪儿去?”

“到阿拉斯。”

“先生想今天赶到吗?”

“是的。”

“套驿站的马?”

“为什么不呢?”

“先生凌晨四点钟到达不在乎吧?”

“当然不行。”

“要知道,有件事倒要说说,套驿站的马……先生有身份证吗?”

“有。”

“咦,套驿站的马,先生明天之前到不了阿拉斯。我们是在一条斜线上。驿站服务不周到,马都在地里。冬耕季节开始了,要用壮实的马拉犁,大家到处找马,到驿站也到别的地方。先生到每个驿站换马,至少要等三四个钟头。再说要用平常的速度赶路。要爬许多坡。”

“得了,我骑马。卸车吧。这地方能卖给我一副马鞍吧。”

“当然。可是,这匹马能忍受鞍具吗?”

“不错,您提醒了我。它忍受不了。”

“那么……”

“村子里我能租到一匹马吗?”

“能一口气跑到阿拉斯的马!”

“是的。”

“您要的马,我们这地方没有。您先要买下来,因为我们不认识您。但是,不管是卖,还是租,是五百法郎,还是一千法郎,您都找不到马!”

“怎么办?”

“实话实说,最好是由我来修车轮,您明天上路。”

“明天就太晚了。”

“天哪!”

“没有到阿拉斯的小邮车吗?邮车什么时候经过?”

“今天夜里。有两辆邮车夜里当班,一辆走上坡路,一辆走下坡路。”

“怎么!您要一天工夫修理这只轮子?”

“一天,而且是整整一天!”

“用两个工人呢?”

“用十个工人也不行!”

“如果用绳子缚住轮辐呢?”

“缚住轮辐可以;缚住轮毂不行。再说,轮辋情况也很糟糕。”

“城里有租车的吗?”

“没有。”

“有另一个车匠吗?”

马厩伙计和车匠师傅同时摇着头回答:

“没有。”

他感到无比高兴。

显然,老天爷在干预,损坏马车轮子,中途停下来。第一次警告他没有听从;他千方百计继续赶路;他认认真真地、一丝不苟地用尽了各种办法;面对严寒、疲劳和花费,他都毫不退缩;他没有什么要自责的。倘若他不能走得更远,这再也与他无关。这不再是他的过错,这不关他的良心,而是上天的事。

他吁了一口气,自从沙威来访,这是他第一次自由地深呼吸。他觉得二十四小时以来抓住他的铁腕,刚刚松开了。

在他看来,现在天主站在他一边,表明了态度。

他心想,他已经竭尽所能了,眼下可以心安理得地往回走了。

倘若他和车匠的谈话发生在旅店的房间里,没有在场的人,也没有人听见,事情就会到此为止,下文发生的事可能就无从叙述了;但这场谈话是在街上进行的。凡是在街上的交谈不可避免会引来一群人。总是有人想围观。正当他向车匠询问时,有几个来往行人在圈子旁站住。听了几分钟,一个没有人注意到的年轻小伙子离开人群跑开了。

就在这个赶路的人心里慎重考虑过,决定原路返回时,这个孩子回来了。有个老妇人陪伴着他。

“先生,”女人说,“我的孩子告诉我,您想租一辆马车。”

这句普通的话,由一个孩子领来的老女人说出来,却使他汗流浃背。他认为松开他的那只手又在他的背后阴影中出现,正准备重新把他抓住。

他回答:

“是的,老太太,我想租一辆马车。”

他又赶紧补上一句:

“不过本地没有马车。”

“恰好相反,”老女人说。

“车在哪儿?”车匠问道。

“在我家,”老女人回答。

他不寒而栗。要命的那只手又把他抓住了。

老女人确实在车棚里有一辆柳条车。看到赶路的人抓不住了,车匠和旅店伙计感到遗憾,便插了进来。

“这辆破车够吓人的。”——“直接搁在轴上。”——“里面的长凳用皮带吊着,一点不假。”——“雨水漏到里面。”——“车轮生锈了,而且因潮湿烂掉。”——“不比轻便马车走得更远。”——“真正的蹩脚货!”——“这位先生坐上去就大错特错了。”如此等等。

这些话都是事实,但这辆旧车,这辆破车,这样东西,无论如何,能在两只轮子上滚动,驶到阿拉斯。

他付了要价,留下轻便马车在车匠那里修理,准备回来时再领回。他让人把白马套上破车,坐了上去,又踏上早上走的那条路。

正当破车启动时,他承认刚才想到去不了,一度有过快乐。他带着某种愤怒审视这种快乐,感到十分荒唐。缘何往回走会快乐呢?说到底,他是自愿跑这一趟的。没有人强迫他。

毫无疑问,无论要发生什么事,都是他自觉自愿的。

当他驶出埃斯丹时,他听到有个声音朝他喊道:“停下!停下!”他猛然止住了马车,动作中还有难以形容的焦躁不安和痉挛,好似抱着一点希望。

原来是老女人的孩子。

“先生,”他说,“是我给您弄到这辆车的。”

“怎么样?”

“您什么也没有给我。”

他平时那样慷慨大方地施舍给大家,现在却感到这种要求太过分,几乎可恶了。

“啊!是你,混小子,”他说,“你什么也没有!”

他扬鞭催马,飞驰而去。

他在埃斯丹失去了许多时间,他本想追回来。小马很卖力,像两匹马那样拉车;但眼下是二月,下过雨,道路泥泞。况且,这已不是轻便马车。破车又笨又重,还要爬坡。

从埃斯丹到圣波尔花了近四个小时。四个小时走五法里。

在圣波尔,他遇到第一间旅店就解套,叫人将马牵到马厩。由于他答应过斯科弗莱尔,马吃饲料时,他站在旁边。他想着令人忧愁、朦朦胧胧的事。

旅店老板娘走进马厩。

“先生不想吃午饭吗?”

“啊,不错,”他说,“我胃口大开。”

他跟着这个女人,她面色鲜艳,满面春风。她把他带进楼下大厅,有几张桌子,铺的是漆布。

“快一点,”他说,“我得赶路。我有急事。”

一个肥胖的佛兰德尔女仆匆匆地放上餐具。他舒舒服服地望着这个姑娘。

“我原来需要这个,”他想,“我没有吃过饭。”

食物端上来了。他抓起面包,咬了一口,然后慢慢放回桌上,不再碰了。

有一个车夫在另一张桌上用餐。他对这个人说:

“他们的面包为什么这样苦?”

车夫是德国人,听不懂。

他回到马厩,呆在马的旁边。

一小时后,他离开了圣波尔,朝坦格驶去,坦格离阿拉斯只有五法里。

这段路程他干什么?他想什么?像早上一样,他望着树木、茅草屋顶、耕耘过的土地掠过,每拐一个弯,景色就支离破碎,消失不见了。这样观看有时能满足心灵,几乎可以不思不想。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观看万千景物,有什么更令人黯然神伤,更加动人心魄的呢!旅行,这是每时每刻在生生死死。在他的脑海最朦胧的领域,也许正在以这变幻不定的视野比拟人生。生活中的各种各样事物,不断地从我们眼前掠去。明暗交替:在光华四射之后,是暗淡无光;人在观看,匆匆忙忙,伸出手去想抓住掠过的东西;每个事件都是道路的转弯;突然人变老了。好像感到一阵震颤,一切漆黑,看得见一道幽暗的门,拖着你那匹深色的生命之马站住了,只见一个朦胧的陌生人在黑暗中给马解套。

正当放学的孩子们望见这个旅行者进入坦格时,黄昏降临。确实,一年中这个季节仍然白天很短。他在坦格没有停下。他离开村子时,一个养路工抬起头来说:

“这匹马累坏了。”

可怜的牲口确实只能慢慢地行走了。

“您是去阿拉斯吗?”养路工又说。

“是的。”

“要是您这样走下去,很晚才能到。”

他勒住了马,问养路工:

“从这里到阿拉斯,还有多远?”

“将近七法里。”

“怎么回事?驿站手册标明只有五又四分之一法里。”

“啊!”养路工又说,“您难道不知道在修路吗?离这里一刻钟的地方,道路要被切断。没办法往前走了。”

“当真?”

“您可以往左走,路一直通往卡朗西,您渡过河去;到了康布兰,您再往右拐;这条圣埃洛瓦峰大路通往阿拉斯。”

“可是黑夜降临了,我会迷路的。”

“您不是本地人吗?”

“不是。”

“既然这样,又都是岔路……喂,先生,”养路工又说,“您愿意我给您出个主意吗?您的马疲倦了,返回坦格村吧。有一间好旅店。在那里过夜。明天再到阿拉斯。”

“今晚我必须到达那里。”

“这就不同了。那么您还是到那家旅店去,补充一匹马。马厩伙计会带您走近道。”

他听从养路工的主意,原路返回,半小时后,他又路过同一个地方,不过换了一匹好马,飞驰而去。一个马厩伙计充当车夫,坐在车辕上。

但是他觉得丢失了时间。

天已经黑透了。

他们走近路。道路很糟糕。破车从一条车辙掉到另一条车辙里。他对车夫说:

“一直快跑,赏钱加倍。”

在一次颠簸中,车前横木折断。

“先生,”车夫说,“车前横木折断了,我不知该怎么套住马了,夜里这条路很难走;如果您想回到坦格睡觉,我们明天一大早就能到阿拉斯。”

他回答:

“你有绳子和小刀吗?”

“有的,先生。

”他折断一根树枝,做成车前横木。

这又失去二十分钟;马车重新奔驰起来。

平原一片黑暗。低低的、短促的、黑沉沉的夜雾匍匐在山冈上,像烟雾一样散去。乌云中有泛白的光。强劲的海风在天际的各个角落发出搬动家具的声音。隐约可见的景物,都有骇人的形态。在浩荡的夜风中,有那么多的东西在瑟瑟发抖!

寒冷砭入他的肌肤。从昨夜到现在,他没有吃过东西。他模糊地回忆起在迪涅郊区的另一次夜行。那是八年前;他觉得这恍如隔日。

远处的一座钟楼敲响了一下。他问那个伙计:

“几点啦?”

“七点,先生。八点我们就到阿拉斯了。我们只剩下三法里了。”

这时,他第一次考虑起来,——心中奇怪没有更早考虑:他这样奔波劳累,也许是一场空;不过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庭;至少他本该了解清楚;他这样往前走,不知道有什么用,也够荒谬的。然后他在脑子里捉摸,平时刑事法庭在早上九点开庭;这类案件不会拖得很长;偷苹果很快就能结案;随后只有一个身份问题;四五个人作证,律师没有多少话可说;等他到达,一切都了结啦!

车夫扬鞭催马。他们过了河,将圣埃洛瓦峰抛在后面。

夜越来越深沉了。